氣溫節節高升,在戶外光是坐著不動就能熱得汗如雨下了…

 

如果工作又需要頻繁進出冷氣場所,很容易感覺整個人仙仙、頭昏沉重,你知道這樣的症頭也是中「」嗎?

 

當外界的溫度變高時,身體為了要平衡適應環境,會將多餘的熱散出,毛細孔會擴張因而流汗,而身體就是藉由出汗的方式,把多餘的熱量排出。但若無法將暑熱帶出體外,人體就容易造成中暑症狀。

 

中醫觀點,中暑又分為「陽暑」與「陰暑

但不是所有的中暑狀況,緩解的方式都一樣!

讓我們先來了解如何區分吧!

 

 

陽暑

主要好發於在炎熱的戶外奔波、勞動的工作者,或是在外運動、流汗過度的朋友等,因為長時間久待豔陽底下,或在高溫、通風不良環境等,因熱氣無法藉由流汗排出體外,導致水分缺乏或水份補充不足所致。 

 

輕微的症狀會有發熱、頭暈、頭痛、汗多、口渴、食慾不振等。嚴重的話則會有呼吸急促、意識不清等「熱衰竭」的情況。

 

預防陽暑最好的方法是,外出活動時,穿著寬鬆透氣衣物、戴帽子、撐陽傘,並定時至陰涼處休息、補充水分。若體內暑熱過多,也可以透過「刮痧」來散熱排毒。

 

平時可以適量食用涼性食物,像是綠豆湯、薏仁湯、西瓜等,或喝些清涼降火的青草茶、麥茶、烏梅湯,除了能解暑,還有生津止渴的作用。

 

 

 

陰暑

為現代人最常見的情形,是因為用了不洽當的解暑方法所造成,像是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中,或在高溫室外突然進入低溫涼爽的冷氣房、以及電風扇對著身體直吹、運動完大汗淋漓狀態下,猛灌冷飲或沖洗冷水澡等,使人體無法適應劇烈的溫度變化而感到不適。

 

症狀上會出現像是畏寒、微微發熱卻不流汗、疲倦無力、頭痛、噁心、流鼻涕、頭暈、腹瀉、嘔吐等類似感冒症狀,因此陰暑也稱為「熱感冒」或「暑濕性感冒」。

 

預防陰暑發生,最好的緩解方式是「流汗」散熱,由於陰暑不適合用刮痧來舒緩症狀,建議可以吃些冬瓜薑絲湯、黑糖薑茶、四神湯等,幫助微微出汗、解寒氣。

 

要避免快速喝下冰涼飲品,應多喝溫開水、溫熱茶飲為宜,因大量的猛灌冷飲,常常無法解渴或消暑,容易因為太強烈的刺激,對日後健康造成長遠的影響。

 

 

 

夏天除了要避開暑氣外,也要適時補充水分,以及適度運動,來增加身體對環境溫度變的適應力!

 

小編也要在此提醒,因為中暑症狀很常跟感冒相似,如果有任何不適或是體溫超過了40度以上,且出現神智異常,例如昏迷、意識不清等情況,一定要盡速就醫治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