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說的疰夏是什麼連日來的高溫,讓人覺得全身莫名的無力,但又說不上來是怎麼樣的情況

 

大家是否也有過相同的經驗?

在濕氣加上悶熱的環境下,常常覺得沒什麼胃口,或是感到有點頭暈、頭痛、容易流汗、懶洋洋沒什麼力氣,甚至心情也跟著煩躁不開心等等…

 

發現自己不太對勁,卻又說不出哪裡出了問題,難道是生病了嗎?

其實這樣的症頭是中醫的特有病名-「疰夏」

 

疰夏是什麼?

疰夏又稱「苦夏」,其實就是輕症的熱傷害,算是一種季節性病症,在中醫裡指的是因暑熱而產生的倦怠感或消化不良等身體狀況。

 

預防疰夏的方法,應儘量避免在正午時分外出,或是過度勞動;如果外出有流汗過多的情況,也應即時補充足量水分與電解質,也可透過刮痧方式排毒,讓體內的濕熱外邪能排出體外,以改善氣血的平衡。

 

刮痧之後如有出汗,應注意侷部保暖、勿讓身體著涼,並適量補充溫開水、淡鹽水、黑糖水等飲品。

 

而這段期間,應減少貪涼飲冷及避免生冷、油膩、辛辣刺激性的飲食,並且保有充足的睡眠,讓身體適度休息,也能達到自然的放鬆。

 

可是炎炎夏日,尤其是從事戶外活動,真的很難不吃冰或喝冷飲。

 

因此,日常建議可以吃些清熱解暑、生津止渴的飲食,像是烏梅湯、綠豆湯、愛玉、仙草等,對於消暑解渴都是有幫助的。

 
 

登義傳藝四神湯

如果夏天不排斥飲用溫茶熱湯的話,也可以喝些溫熱的薄荷茶、菊花茶或四神湯等,喝完之後微微出汗感,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,把暑熱氣排出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