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節氣芒種,在台灣這個水果王國,有句俗諺:「芒種夏至,檨仔落蒂。」

「檨仔」是芒果的台語;「落蒂」即為果實掉落地上之意。意旨芒果會在芒種時節前後紛紛成熟,也是夏天大家最期待的盛產水果。

你知道芒種名稱的由來嗎?原來芒種習俗這麼特別,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吧!

2025年芒種節氣日期

2024年6月5日,星期四

芒種節氣的由來

「芒」指的是吐穗結實的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,而「種」則表示稻子已經結實成種子,所以才將這個節氣稱為「芒種」。也因為這個時節農物需要及時搶收,是農事最為繁忙的時刻,因此也又稱為「忙種」。

俗話說:「芒種逢雷美亦然,端陽有雨是豐年」,芒種這天若是下雷雨,是豐收的預兆喔。

2024芒種節氣由來

芒種節氣習俗

芒種習俗一:祭花神

送花神是古時候就有的民間祭祀習俗。

芒種的到來代表夏季炎熱天氣的開始,此時百花逐漸凋零,民間為了感謝花神在春天帶來美景,因此會在芒種的時候,舉行送別花神的祭祀儀式。

芒種習俗二:煮梅

冬天綻放的梅花,在此時已經開始結出梅子,由於此時新鮮的梅子味道還過於酸澀,難以入口,因此有了加工煮梅的步驟。

煮梅的方式有很多種,最有名的加工方式就是「烏梅」,製成的烏梅會與甘草、山楂、冰糖一同熬煮成夏季經典飲品【烏梅湯】!

芒種節氣習俗-煮梅

 

芒種習俗三:端午節

端午節於農曆的5月5日,介於芒種與夏至之間。

5月5日端午節,民間出現划龍舟、包粽子、掛艾草等端午習俗文化。


端午節的由來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吧!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,因愛國精神而投河自盡,有這個節日。其實還另外有兩個端午節由來的傳說,紅棗編來介紹給大家!
 

另一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的楚國人伍子胥,他因為父兄被害,歷經艱辛逃到吳國,協助吳王闔閭打敗楚國,最終因功高蓋主被賜死,棄屍於江河中。傳說中伍子胥死後化身為濤神,會在5月5日顯靈,在顯靈這天祭祀他,因此形成端午節的各種祭禮活動。
 

還有一個傳說是為了紀念孝女-曹娥,曹娥之父沉溺江中十七日,曹娥為尋找失蹤的父親於5月5日跳入江中,五日後抱父屍浮出水面,感動眾人。為紀念她的孝行,民間在端午節舉行祭祀活動。

芒種節氣習俗-端午節

芒種節氣養生重點

芒種節氣養生重點一:補充水份

天氣逐漸變熱,身體容易出汗,增加水分的流失,平時水分的補充頻率需增加,以免中暑。

另外,出汗後不建議馬上洗澡,民間有「汗出見濕,乃生痤瘡」一說。

芒種節氣養生重點二:清淡均衡

到了這個時節,天氣也將從梅雨轉變為午後雷陣雨型態,悶熱感也增加,導致容易吃不太下,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清淡均衡為主,少油膩,易消化為宜。建議可搭配運動,運動流汗可帶走體內的髒物。

芒種節氣禁忌有哪些?

芒種禁忌一:忌北風

俗話說:「芒種刮北風,旱斷青苗根」,以前民間認為芒種刮北風,夏天會發生旱災。也有一種說法是芒種這天不打雷,這一年的農作物都沒有好收成。

芒種禁忌二:不宜蓋房

夏季初始的五月,天氣炎熱濕悶,容易發生流行病,以前的人認為這是一個惡月。也因為是惡月,會有許多禁忌,例如不宜蓋房,以免頭禿。

芒種節氣養生食譜

芒種時節高溫多雨,容易食慾不振,這時候就跟著登義養生食譜,一起來做適合這個節氣的料理吧!

酸梅湯

材料:烏梅20公克、山楂15公克、陳皮10公克、荷葉10公克、洛神花10公克、冰糖適量

製作方法:

  1. 將材料放入棉布袋中,放入鍋內
  2. 在鍋內放入1500c.c水煮沸後,轉中小火熬煮15分鐘
  3. 15分鐘後,在依您的喜好加入冰糖,即可飲用

TIP:也可以添加桂花,變成桂花烏梅湯喔!

芒種節氣養生食譜

南瓜芝麻雞肉

材料:栗子南瓜1/4顆、無骨雞腿肉1隻、薑1塊、水半杯、醬油1/2小匙、黑芝麻鹽1/4小匙

製作方法:

  1. 先將南瓜放入沸水中煮約3分鐘,以軟化外皮,然後切1/4,挖去瓤籽
  2. 將南瓜切塊,雞腿切塊,薑切絲
  3. 雞腿中加入醬油醃一下入味
  4. 將雞腿肉雞皮朝下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後拌炒
  5. 雞腿肉煎至金黃色後,加入南瓜塊和薑絲翻炒
  6. 之後加入1/2杯水煮滾,蓋上鍋蓋,小火燒煮6分鐘
  7. 用筷子是插南瓜,可輕易插入,即可盛盤食用

 

芒種過後,降雨時間落於午後,需時常攜帶雨具,氣溫逐漸升高,外出時要時常補充水分,以免中暑喔!

 

閱讀更多文章:

  1. 2024小滿節氣,迎接豐收的季節,3個習俗帶你適應生機蓬勃的夏季!
  2. 5款降火茶飲報你知,讓你的盛夏涼爽自在
  3. 不是特調師也能玩創意-桂花烏梅湯特調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