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「春雷響,萬物醒」,驚蟄是一年之中象徵生機勃勃的節氣之一。

隨著氣溫回升,蟄伏的昆蟲甦醒,大地逐漸復甦,迎來農耕的開始。

這一天除了氣候上的變化,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與飲食養生建議,幫助我們順應春天的節奏。
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2025年驚蟄的日期、驚蟄的意思與由來、習俗文化,以及驚蟄節氣的養生提案,

讓你在這個充滿活力的時刻,調整身心狀態,迎接嶄新的季節!


📖目錄:

一、2025年驚蟄節氣日期與「驚蟄」的意思

二、驚蟄的氣候變化與農業影響

三、驚蟄的習俗與傳統活動

四、驚蟄的養生提案|順應時節的日常調理

五、 結語|順應節氣,迎接春天的活力


一、2025年驚蟄節氣日期與「驚蟄」的意思


1. 2025年驚蟄是哪一天?

2025年的驚蟄落在3月5日(星期三),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345度,正式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。

 

2. 驚蟄注音與讀音

「驚蟄」的注音為:「ㄐㄧㄥ ㄓˊ」,但有些地區也會讀作「ㄐㄧㄥ ㄓㄜˊ」。

這兩種讀音皆可使用,但在台灣地區,「ㄓˊ」較為常見。


3. 驚蟄的詞義與象徵

「驚」代表驚醒,「蟄」則指蟄伏的昆蟲與動物。

「驚蟄」的意思就是春雷乍響,驚醒了冬眠的生物,使萬物開始活動,象徵春天真正到來,農耕生活也從此展開。

這一天之後,天氣將逐漸回暖,雷雨增多,大自然的節奏進入新的階段。


二、驚蟄的氣候變化與農業影響

驚蟄作為春季的第三個節氣,標誌著氣候的快速變化與大自然的生機勃勃。

在這段時間,天氣由寒轉暖,春雷初響,雨水增多,影響著農業、漁業及人們的生活習慣。


1. 驚蟄的氣候變化與特點

氣溫回升:驚蟄過後,冷暖空氣交替頻繁,白天氣溫回升,但早晚仍偏涼,晝夜溫差較大,因此穿衣仍需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雨水增多:進入驚蟄節氣後,降水量明顯增加,南方地區可能會迎來雷陣雨,北方則以和暖微雨為主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這段期間也標誌著「春雷乍響」,春季的對流天氣開始活躍。
濕度上升:由於降雨增多,空氣濕度相對提高,室內環境容易潮濕,建議保持通風,避免發霉或過敏。


2. 驚蟄對農業的影響

驚蟄是農耕活動的重要節氣,農民會根據當天的氣候狀況來預測該年的豐收情形,並進行相應的農事活動。


農作物播種與施肥:驚蟄前後是水稻插秧與各類春季作物(如小麥、玉米、大豆等)的播種時期,農民會趁著雨水充足的時機進行施肥,為作物生長打下良好基礎。
害蟲防治:隨著氣溫上升,冬眠的害蟲開始甦醒,容易影響農作物,因此農民會開始進行田間管理,如噴灑有機農藥或利用物理方式來防治害蟲,確保農作物的健康生長。
農諺與氣候預測:「驚蟄聞雷,米麵如泥」,這句俗諺流傳至今,意思是如果驚蟄當天有雷聲,表示該年氣候適宜,雨水充足,農作物將豐收;相反,若當天無雷,則可能面臨旱情,影響農業生產。


3. 驚蟄對漁業的影響

驚蟄的氣溫變化不僅影響陸地上的農業生產,也對海洋生態與漁業活動產生影響。
魚類洄游:春天來臨,台灣西部沿海水溫升高,等溫線北移,某些魚類如鯛魚、鰹魚會開始往北洄游,漁民會根據此變化進行捕撈。
捕魚旺季:春季是捕獲海鮮的重要時機,許多漁船會開始出海捕撈,市場上的新鮮海產供應量增加。
潮汐變化:驚蟄後,潮汐變化也較為明顯,影響沿海地區的養殖漁業,漁民需密切關注水文條件,以確保養殖環境穩定。


4. 日常生活的影響

驚蟄節氣的氣候變化,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帶來一定影響。


衣物換季:隨著氣溫回升,民間習俗認為應當「抖衣除蟲」,即將冬季存放的衣物取出晾曬,避免濕氣與蟲害。
春雷與潮濕影響:驚蟄過後,雷雨增加,建議民眾注意家中防潮措施,如保持室內乾燥、使用除濕機,防止家具發霉。
戶外活動:天氣回暖後,適合進行戶外運動,如登山、踏青、郊遊等,但需留意天氣變化,避免突發雷陣雨影響行程。
驚蟄不僅標誌著春季正式到來,也影響著農業生產、漁業捕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,適當調整作息與環境,可更好地適應這一節氣的變化。

驚蟄習俗一,抖衣服,驅除昆蟲、跳蚤,象徵整年免受侵擾



三、驚蟄的習俗與傳統活動

驚蟄不僅是氣候變化的重要節氣,也是許多傳統習俗的關鍵時刻。

古人為了適應天氣變化,並保持健康與農作順利,逐漸發展出一系列與驚蟄相關的民間習俗,至今仍然影響著部分地區的文化。


1. 抖衣除蟲|預防害蟲入侵
驚蟄代表著萬物甦醒,昆蟲也開始活動,過去人們相信春雷響起後,害蟲會從藏身處出來,因此會在這天晾曬衣物、棉被,並用力抖動衣物,以防止蝨子、跳蚤等蟲害滋生。
現代人雖然不再有害蟲問題,但仍然可以在這天整理換季衣物,清潔居家環境,保持衛生。


2. 撒石灰|防止蟲害與淨化環境
民間有「驚蟄撒石灰,蟲蚁不敢來」的說法,意思是驚蟄當天會在門前、庭院或農田四周撒上石灰,以防止蟲害進入家中或農作物受損。
這個習俗也帶有象徵驅邪、迎接新氣象的意義,在部分農村地區仍然流行。


3. 打小人|去除霉運,求平安順遂
在廣東、香港等地區,驚蟄節氣有「打小人」的習俗,人們相信這一天是轉運的好時機,會請專業的「打小人師傅」用鞋子拍打紙人或寫有「小人」字樣的紙張,以象徵去除身邊的負面影響與壞運氣。
「打小人」的儀式通常會在橋底或寺廟外進行,除了拍打紙人,有時還會焚燒香燭,祈求未來順利、平安無事。


4. 祭白虎|消災解厄,避免口舌是非
白虎在民間傳說中被視為掌管是非的神獸,傳說白虎會在驚蟄當天「開口」覓食,可能帶來口舌之爭與小人作祟,因此部分地區會進行「祭白虎」儀式。
人們會在紙糊的白虎模型前擺上供品,如豬血、生肉等,希望白虎「吃飽」後不再作亂,藉此祈求來年平安順遂。

驚蟄習俗四,祭白虎,是對著用紙製成的白老虎做拜祭

四、驚蟄的養生提案|順應時節的日常調理

驚蟄時節氣候變化明顯,日夜溫差大,除了習俗與節氣活動,日常保養也是適應季節變化的重要關鍵。

以下為幾個驚蟄節氣的養生建議,幫助維持健康與活力。


1. 保暖與春季適應|應對早晚溫差


驚蟄期間晝夜溫差較大,建議採用「洋蔥式穿搭法」,隨時增減衣物,避免受涼。
春天氣候變化快,需特別注意保暖,尤其是頭頸部與足部保暖,防止寒氣入侵。


2. 調整作息,舒緩春睏

春天氣溫回暖,人體的代謝變快,容易出現「春睏」(即春天特有的疲勞與嗜睡感)。
調整作息,早睡早起,多做舒緩運動,如散步、瑜珈、伸展操,有助於增強體力、維持精神旺盛。
外出多接觸陽光,有助於身體適應春季的日照變化。

驚蟄節氣養生重點一:增強體力、健康維持


3. 驚蟄飲食建議|適合春季的食物

少酸增甘:中醫認為「春日宜省酸增甘」,建議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取,如柑橘、醋類等,可適量增加紅棗、蜂蜜、枸杞等甘味食物,幫助健康維持。
輕盈飲食:此時應避免過於油膩、燥熱的食物,如燒烤、油炸類,選擇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綠葉蔬菜、豆類、穀類等。
適量飲水:驚蟄期間天氣潮濕,體內濕氣容易累積,建議多喝水,促進新陳代謝,避免身體感到沉重。


4. 驚蟄養生食補|銀耳蓮子湯 & 安迪湯

 

銀耳蓮子湯|潤澤順口,促進新陳代謝
銀耳蓮子湯是一道經典的養生甜品,適合春季飲用,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與調節生理機能。

驚蟄養生食譜-銀耳蓮子湯


🌿 食材準備:
銀耳 1 朵(泡發)
蓮子 20 克(去芯)
紅棗 5 顆(去核)
枸杞 適量
冰糖 適量
水 1500c.c.


🥣 製作方法:
銀耳泡發:先將銀耳泡水至膨脹,剪去較硬的根部,撕成小塊。
備料清洗:將蓮子、紅棗、枸杞洗淨備用。
慢火熬煮:鍋中加水,放入銀耳與蓮子,慢火熬煮約40分鐘。
添加紅棗枸杞:接著加入紅棗與枸杞,繼續燉煮10分鐘。
調味完成:最後依個人口味添加適量冰糖,稍微拌勻,即可享用!

 

安迪湯|簡單補氣,維持精神與活力
安迪湯是中醫常見的補氣茶飲,適合春季轉換時期調理,幫助調節生理機能、增強體力。


🌿 食材準備:
黃耆 10 克
紅棗 5 顆(去核)
枸杞 15 克
水 800c.c.


🥣 製作方法:
備料清洗:將黃耆、紅棗、枸杞洗淨。
熬煮: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,加入 800c.c. 水,煮沸後轉小火燉煮20分鐘。
過濾飲用:可直接飲用,或稍微放涼後裝入保溫瓶隨身攜帶。

 

更方便的選擇|登義養生茶
如果沒有時間自己熬煮,推薦試試登義養生茶
✅ 成分與安迪湯相同,嚴選黃耆、紅棗、枸杞,方便沖泡,隨時享用。
✅ 無咖啡因,適合日常飲用,幫助維持精神與活力。
✅ 簡單沖泡:熱水沖泡 3~5 分鐘即可,不需長時間燉煮。
👉 點這裡購買【登義養生茶】 


五、 結語|順應節氣,迎接春天的活力

驚蟄象徵著大地回暖、萬物甦醒,是春季轉變的重要時刻。

在這個節氣裡,保持規律作息、適量運動,並調整飲食習慣,有助於維持良好狀態,讓身心都能順應時節變化。
除了日常保養,適時關注氣候變化、做好防護措施,也能讓這段時期過得更加舒適自在。

趁著春光正好,感受驚蟄帶來的生機勃勃,迎接充滿活力的春天!


👉🏻✨ 點這裡選購登義養生茶,輕鬆享受驚蟄的養生之道! ✨👈🏻

 

閱讀更多文章:

  1. 2025雨水節氣,雨水節氣習俗、養生3重點,乍暖還寒之時,趕走春
  2. 身體濕氣重3大警訊要注意!3招教你如何排出體內濕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