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燥是什麼呢?秋燥會引起身體不適?吃什麼可以改善、預防秋躁症況狀,本篇帶你一次看。

咳~咳~~(清喉嚨)
早上起床,感覺一股秋意湧上來,各位登絲,是不是也明顯感覺到些許涼意了呢?

如果你跟紅棗編一樣,長時間都待在冷氣房辦公,又經常報復性熬夜、晚睡,或是對於乾燥氣候比較敏銳的朋友,往往會開始出現乾咳、口渴、呼吸道不順等不太對勁又說不上來的感覺,那就可能是被「秋燥」纏上了喔!

秋燥是什麼呢?

中醫觀點把秋季的燥熱之氣,稱為「秋燥」。

秋季是季節濕與燥交替的時節,加上早晚氣溫變化大,溫度、濕度都下降,空氣中的水分減少,使體內水分更容易散失,讓有些朋友開始出現類似感冒的咳嗽現象,或是容易出現喉嚨卡卡、口乾舌燥、皮膚乾癢、便祕、過敏、流鼻涕等症頭。
尤其是體質偏燥或年紀大、常熬夜、飲食不均衡、長時間處於空調辦公場所的上班族朋友,就更容易產生秋燥的症狀喔!

但很多朋友會誤以為自己的乾咳是感冒所引起的,往往吃了感冒藥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,若是屬於沒有痰的咳嗽,也沒有頭痛等問題,多半就是秋燥的症頭。
因此,除了外在擦乳液塗護唇膏保濕肌膚外,內在的保養也很重要!

秋天該吃什麼保養好呢?

在秋天需要適時補充足量水分,以滋養潤燥的方式養生外,飲食上建議可吃「平潤」的食物來預防秋燥。

中醫理論「秋氣主燥」,秋燥表示金氣旺,金色對應的顏色是白色,建議可以吃一些「白色食物」,像是白木耳、薏仁、玉竹、茯苓、西洋參、百合、山藥、蓮子、燕窩、蘆薈、愛玉、蜂蜜等,具有生津、滋陰潤燥的功效,也可潤皮膚,補肺氣。

只要在疾病發生或未發前,了解養生的正確觀念、掌握好大方向,藉由正確的飲食調理與作息調整,讓身體適應四時變化,就可以達到黃帝內經素問篇所提:「上工治未病,中工治已病,下工治末病。」

這也是登義參藥行半甲子來強調的slogen:「不治己病治未病」

祝福大家秋季好好順應季節,舒服地好好過生活,更健康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