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創立於1985年的登義參藥行,由創辦人吳瀛洲先生與頭家娘曾麗玲女士共同經營,以其專業與用心,在當地社區中建立了深厚的口碑。
然而,隨著時代變遷,傳統中藥行面臨著客群老化與市場萎縮的挑戰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二代接班人吳孟龍與吳孟宸兄弟決定接過父母的接力棒,為登義注入新活力。
早在大學時,孟龍便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家裡的藥行走得更遠、更好。
孟龍回憶:「我一開始蠻單純的,就是想幫家裡的忙!」想著我能用自己的什麼能力,來協助這個店,讓藥行可以活得更好,單純希望能把傳統中藥產業帶入到一個更有前景的未來。

在當時,民國95年的中藥行,多數還以傳統的形式運營,主要依賴老一輩的顧客。因此,對外界來說,大家對於中藥行的印象依舊停留在傳統、老舊的記憶,而對內部員工來說,這似乎是停滯不前的產業。
孟龍也開始發現,周圍的朋友不知道中藥行是在做什麼,甚至有些刻板印象,需要一一說明與解說。孟龍表示:「即便那時候父母已經做了硬體上的轉型(改善店面佈置、重新設計店內空間等),我們的店已經變得不太一樣了,但實際的服務或是產品、形象等等的,是我們那時候覺得可以再做得更多的。」

孟龍說:「我應該是一個比較敢冒險跟執行度高一點的人,」相對品牌改善的步伐也比較快,但發現問題,了解我們缺少的,並非一蹴而就能解決。
接手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的衝突,可能是兩代在管理或經營策略上的觀點差異,或是求好心切而產生的誤解,彼此看事情的切入點不同,也可能會有摩擦,或者是我擔心他們(父母)太忙碌等等,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去磨合。
孟龍認為,有些衝突並非完全負面,而是促進彼此了解的過程,能更清楚知道彼此在意的點,也讓溝通更為順暢。
他也提到,年輕團隊的劣勢,像是比較沒有經驗,或者是專業力會比較不足,「但我們就努力的放大我們自己的天賦或美。」雖然轉型的過程充滿挑戰,但正是這些問題才能讓團隊和品牌更加成熟,帶來了更多的成長機會。

而對於家人的支持,孟龍充滿感激地說:「我覺得我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很感謝有巨人讓我們依靠。」從品質到門市運營指導、再與客戶的互動處理,老闆和老闆娘總是不厭其煩地提供許多寶貴的經驗及建議。
孟龍提到,父親常親自跑到藥材的產地,從源頭就做好品質把關,並教導我們炮製藥材的工法;母親則擅長與客人維繫情感,甚至會親自到各門市教導夥伴專業知識等等。孟龍語重心長地說:「他們的支持都是身體力行的,覺得我們很幸福,有一個很棒的老闆跟老闆娘。」。
「以前在我們面前,比較少稱讚我們做得很好,這幾年變多了,闆娘會說,這個都是年輕人的功勞,如果沒有他們,我們不可能這樣子。或是說這個想法,都是兩個兒子的想法,跟年輕團隊很努力的做才有今天啊。」孟龍露出一抹溫柔的笑容說著。

孟龍提到父親的個性,「老闆就比較內斂,不太會表達,但就是做的方面比較多,譬如削肉桂或處理藥材的繁瑣工作,老闆都會下來幫忙處理。」
孟龍補充,父親是處女座,相對完美主義,對品質的要求也格外嚴格,因此也深深影響著登義每一項產品的品質。
那些看似輕描淡寫的閒話家常,卻蘊含著濃厚的情感。孟龍深知,這些話語及行動背後藏著多少父母的期許,以及對他們這一代的無限支持與認可。他強調,儘管父母已為登義建立穩固的基礎,這些經驗至今深深影響著品牌發展,但我們後輩依然要願意「蹲下來學習」,這也是是孟龍成長與改變的重要過程。

談及登義的轉型過程,孟龍直言最大的課題就是「資源有限」。在資金、人力和時間等多方面的限制下,登義面臨的每一項挑戰與突破,都需要在有限的資源下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。
孟龍回憶起疫情那段辛苦的時期,登義傳藝門市、盅滷食餐廳及蘇澳門市的營業受到最直接的影響,為了避免人口流動與配合政府防疫措施。觀光區營業據點須全面暫停營業,北區各單位及營業據點的同仁們,迅速調整了工作模式,進行分流上班及遠距居家上班,減少人員接觸機會。


面對這樣的情況,團隊內的每一位成員心中難免會擔憂面臨財務危機,家計也可能受到影響。為了保護每位夥伴能有穩定的收入維持生計,公司下達了一個重要指令:所有員工薪資不減,也不會進行裁員。
儘管孟龍當時內心已有一個底,也做好了如果疫情持續,必要時需依靠貸款渡過難關的打算。但孟龍並沒有被這些不確定性給阻擋,他始終相信,只要事情有在前進,就會有解法。
孟龍分享:「這個過程就像騎腳踏車,只要不停止,就不會失去平衡。」這樣的信念讓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著樂觀與堅定。

接手經營的這段時間,孟龍與團隊一同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時刻。這些挑戰讓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,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是應對困境、讓品牌不斷往前的關鍵。
他認為,品牌的成功從來不是單靠一個人的努力,而是團隊共同用心付出的成果,每一位員工都是品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他說:「這一切從來不是無中生有,這些功勞都回歸到人的身上,歸功於我們每一位夥伴。」孟龍語氣堅定表示,正是每位夥伴的付出和努力,讓登義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走得更穩、更遠。

從產品到場域,打造現代人的漢方生活
在產品開發上,無論是產品設計、服務品質還是顧客體驗,都強調關注每一位消費者的需求與期望。唯有透過用心觀察與實作,去了解『漢藥』和『中藥行』在現代人生活中的角色,才能持續讓中藥房在當代茁壯與永續,並走入大眾的日常,讓漢藥的美能透過場域的演繹與藥行職人的互動,與大家一起實踐漢方生活。
孟龍不僅在品牌及產品面向進行創新,他也十分重視內部文化的建立。他相信,只有內部運作健康、協作順暢,才能更好地為顧客提供服務和價值。秉持「以人為本」的企業文化,打造出有溫度的品牌,將這份溫暖傳遞給每位顧客。

最後,孟龍也談到了品牌發展的願景:「登義會朝著亞洲精緻漢方生活的方向邁進,並希望將更多的服務據點拓展到不同城市,讓更多人能便捷地體驗登義的產品和服務。」
登義不僅是提供健康產品,更是提供一個有溫度、讓人放心的品牌。我們始終用心去選擇每一份原料、每一項服務,只為了讓每位來到登義的朋友,可以帶著健康與滿意笑容回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