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「中藥的問題,不是沒用,而是被遺忘。」營運長吳孟宸開場語氣堅定地說。對登義而言,「現在」正是漢方文化進入下一個世代的關鍵時刻。
你有想過,走進一家中藥行,除了抓藥,還能買什麼嗎?
曾經,中藥行是台灣人日常的一部分,但隨著生活型態轉變與傳承中斷,中藥行的存在感也逐漸淡去。
一方面,世代交替讓年輕人越來越遠離中藥場域;另一方面,雖然健康意識抬頭,卻找不到可信任的漢方語言與一套讓人安心理解的使用方式。
「我們站在文化傳承與品牌創新的十字路口,沒有時間猶豫。」孟宸語氣中透露著壓力,但也藏著不容退讓的決心。

回家接班之前,孟宸曾在旅行社工作了7年的時間,喜歡接觸人群的他,樂於透過旅行學習新知、認識各地的景點古蹟與歷史文化。
導遊的工作,其實就像文化的翻譯者,透過旅行的方式,帶領大家去體驗、去感受、去發掘當地的傳統文化內涵、民俗風情。不僅帶過學生團、國內旅遊,從企劃旅遊安排到活動執行,再到接團及出團的行程掌控等,每個環節他都一手包辦。
有著豐富的知識經驗與閱歷的孟宸,甚至主持過無數婚禮、尾牙、春酒、聯誼活動。這些年累積的經驗,成為他後來替登義轉型的養分。

當兵那年,孟宸因為身高挺拔被分發到台北圓山忠烈祠,服役於陸軍儀隊。讓他在休假時能常常回家,也因此重新接觸家裡的藥行。
他說,「那時,哥哥孟龍與登義夥伴文章,已經開始建立企業品牌化、規劃導入體驗活動,以及做場域互動性的事情,試著讓這間傳統藥行,不再只是抓藥、賣藥的地方。」
看著藥行一步步轉變,孟宸的心裡也希望中藥文化可以被更多人看見,想盡全力維繫父母那一輩在藥行裡守住的情感與味道,讓這份溫暖繼續走進現代人的生活裡。

有天,一群常來總行的媽媽們提議:「每次來登義都收穫好多有趣的中藥文化,不如辦個活動,讓小朋友也能一起認識台灣的傳統漢藥!」
「辦體驗營是個轉機 ,這件事情不是我們的創意,是因為需求才產生的。」孟宸坦言,這不是突如其來的靈感,而是來自顧客最真實的回饋。
而這樣的活動,剛好與孟宸過去的經歷一拍即合。待在旅遊業時,他接觸很多觀光工廠的互動展覽,熟悉如何設計體驗、安排動線與引導流程。
退伍後,孟宸全心投入,從體驗內容、單元設計到流程規劃,每個細節孟宸都親自操刀,目標是維持體驗的品質,讓來的每個人都能真正「認識」中藥文化。
短短暑假與寒假兩季,就辦了超過百場活動,口碑持續擴散。這些活動不只讓全台各地的朋友開始認識登義,也替中藥文化打開了新的大門。

2016年,登義受邀進駐宜蘭傳統藝術中心。這個契機讓我們開始反思:以往的中藥行經營模式,不外乎是客人拿藥單來抓藥,或打一通電話,等三天後再來拿煎好的藥。
但在觀光區,這樣的模式行不通。孟宸苦笑說:「誰會帶著藥單來玩?又怎麼可能等個三天再來取藥?」雖然我們對藥材品質、製作的用心都很有信心,但「沒有人認識登義」,就沒有人會走進來。
於是,我們計畫要展一家「不抓藥的中藥行」,要用最充裕的時間,讓走進登義的朋友認識中藥文化,藉由親身感受、觸摸和看到產品,像是一杯好喝又對身體好的漢方茶,或是求一支藥籤,解解最近的煩惱,這些輕鬆有趣的設計,讓原本艱澀難懂的文化變得淺顯易懂,也讓大家對中藥的距離更靠近。

這是一個孟宸常問自己、也問團隊的問題。因為如果沒有答案,登義就只是一間單純販售藥材的藥鋪。
為什麼現代人對於中藥越來越陌生?隨著藥行的客群年齡層逐漸往上拉,與年輕世代的距離也愈來愈遠。深入了解後才發現,並不是現在的人不需要中藥,而是「不知道怎麼用」,更不知道生活裡,原來早就有中藥的存在。
孟宸接著說:「像現在很流行的熱紅酒,材料其實來中藥行就買得到。」烏梅湯、麻辣湯這些也是中藥,烏梅湯不只是酸甜好喝,其實在中醫裡是用來「生津止渴、開胃消暑」的良方;麻辣湯,背後的用意是「促進食慾、帶來暖意」。
很多人每天接觸,卻不知道它是中藥,更不了解對身體的幫助。這些被遺忘的知識,正是我們希望重新傳遞的價值。
「如果中藥產業隨著時代變遷變化如此巨大,那十年後有什麼是不變的?」而如今,答案越來越清晰了:
「我帶孩子參加過登義的小神農體驗營,現在她一看到陳皮就說那是『幫助消化的果皮』,這種文化記憶是買不到的。」——來自新北的林媽媽
「原本對中藥很抗拒,但喝到登義的漢方茶之後,開始每天想問今天該喝哪一款。」——LINE上來訊的陽光會員回饋
來店的觀光客不只是買茶,更是與漢方互動的一次接觸。
「我們的願景是讓更多人理解中藥的生活價值,這是品牌存在的意義。」這句話不僅展現出了孟宸的信念,更鏗鏘有力地闡明了登義的使命。

登義目前在北台灣已有七個據點,不再只是傳統藥房,而是擁有「場景力」與「敘事力」的漢方文化品牌。從實體門市、百貨據點、體驗館到電商平台,登義系統化建構一套可以被現代人理解的中藥語言:「設計即溝通,體驗即教育。」
「我們不是在賣藥,而是在賣一個時代對漢方的理解能力。」孟宸強調。透過漢方茶飲、創意藥膳、原粒藥材、漢方體驗課程、藥行故事展演等新形態產品與策展活動,登義正逐步實現一個目標:打造可被全球市場理解與感知的台灣中藥品牌。
為了讓消費者安心使用登義的產品,我們花費五年時間,自建一套完整的生產系統 - 從原物料的倉儲、品管、生產、製程,到檢測與物流,每一環節都由登義主導控管。這不僅確保了產品品質,也讓「信任」成為我們品牌最根本的文化資產。


未來的中藥行,是一種「生活方式」,還會是一個跨越年齡與地域的文化語言。接下來幾年,登義預計走進更多跨場域場景 - 學校、醫療、飯店、共學空間與海外市場。
「有天,你可能在旅館打開mini bar,會看到登義漢方茶;走進日照中心,體驗漢方照護流程;在精緻生活百貨,買到代表台灣味道的藥膳禮盒。」孟宸談到未來佈局時,已不只是單點思維,而是更廣闊的系統性佈局。
這樣的藍圖,不只來自於孟宸過去在觀光旅遊與活動公關的歷練,更源於他從體驗設計、場域動線、主持節奏到文化導讀的跨界養分,每一處都藏著孟宸想讓漢方更貼近生活的用心。
下一個據點正在準備中,期待在更多地方,讓漢方離你的生活更近一點。
從現在開始,從你認識登義的那一刻開始,這份屬於台灣漢方的味道,將以最當代、最溫暖的方式,延續下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