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\🥶首波寒流 / 暖養必備《人參雞》濃厚醇香!立即來一碗👉

登義參活誌 讓漢方走入生活

2025-11-13
【登義人物誌】以人為本,打造有溫度的漢方品牌 - 孟龍 專訪

 創立於1985年的登義參藥行,由創辦人吳瀛洲先生與頭家娘曾麗玲女士共同經營,以其專業與用心,在當地社區中建立了深厚的口碑。  然而,隨著時代變遷,傳統中藥行面臨著客群老化與市場萎縮的挑戰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二代接班人吳孟龍與吳孟宸兄弟決定接過父母的接力棒,為登義注入新活力。  早在大學時,孟龍便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家裡的藥行走得更遠、更好。  孟龍回憶:「我一開始蠻單純的,就是想幫家裡的忙!」想著我能用自己的什麼能力,來協助這個店,讓藥行可以活得更好,單純希望能把傳統中藥產業帶入到一個更有前景的未來。 孟龍從小在藥香中長大,接單抓藥、接待客人、協助代客煎藥,藥行各式工作幾乎成了他每天的日常。 努力放大自己的天賦與美在當時,民國95年的中藥行,多數還以傳統的形式運營,主要依賴老一輩的顧客。因此,對外界來說,大家對於中藥行的印象依舊停留在傳統、老舊的記憶,而對內部員工來說,這似乎是停滯不前的產業。 孟龍也開始發現,周圍的朋友不知道中藥行是在做什麼,甚至有些刻板印象,需要一一說明與解說。孟龍表示:「即便那時候父母已經做了硬體上的轉型(改善店面佈置、重新設計店內空間等),我們的店已經變得不太一樣了,但實際的服務或是產品、形象等等的,是我們那時候覺得可以再做得更多的。」 早期孟龍帶領小小藥行體驗營活動,讓小朋友透過輕鬆有趣的方式認識台灣傳統漢藥文化。 孟龍說:「我應該是一個比較敢冒險跟執行度高一點的人,」相對品牌改善的步伐也比較快,但發現問題,了解我們缺少的,並非一蹴而就能解決。 接手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的衝突,可能是兩代在管理或經營策略上的觀點差異,或是求好心切而產生的誤解,彼此看事情的切入點不同,也可能會有摩擦,或者是我擔心他們(父母)太忙碌等等,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去磨合。 孟龍認為,有些衝突並非完全負面,而是促進彼此了解的過程,能更清楚知道彼此在意的點,也讓溝通更為順暢。  他也提到,年輕團隊的劣勢,像是比較沒有經驗,或者是專業力會比較不足,「但我們就努力的放大我們自己的天賦或美。」雖然轉型的過程充滿挑戰,但正是這些問題才能讓團隊和品牌更加成熟,帶來了更多的成長機會。孟龍參與SHOPLINE舉辦的品牌電商小聚,分享曾被認為是夕陽產業的傳統中藥行,是如何藉由OMO虛實整合策略順利轉型,並加速台灣漢藥產業發展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:父母的支持是最強後盾而對於家人的支持,孟龍充滿感激地說:「我覺得我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很感謝有巨人讓我們依靠。」從品質到門市運營指導、再與客戶的互動處理,老闆和老闆娘總是不厭其煩地提供許多寶貴的經驗及建議。 孟龍提到,父親常親自跑到藥材的產地,從源頭就做好品質把關,並教導我們炮製藥材的工法;母親則擅長與客人維繫情感,甚至會親自到各門市教導夥伴專業知識等等。孟龍語重心長地說:「他們的支持都是身體力行的,覺得我們很幸福,有一個很棒的老闆跟老闆娘。」。 「以前在我們面前,比較少稱讚我們做得很好,這幾年變多了,闆娘會說,這個都是年輕人的功勞,如果沒有他們,我們不可能這樣子。或是說這個想法,都是兩個兒子的想法,跟年輕團隊很努力的做才有今天啊。」孟龍露出一抹溫柔的笑容說著。  孟龍提到父親的個性,「老闆就比較內斂,不太會表達,但就是做的方面比較多,譬如削肉桂或處理藥材的繁瑣工作,老闆都會下來幫忙處理。」 孟龍補充,父親是處女座,相對完美主義,對品質的要求也格外嚴格,因此也深深影響著登義每一項產品的品質。 那些看似輕描淡寫的閒話家常,卻蘊含著濃厚的情感。孟龍深知,這些話語及行動背後藏著多少父母的期許,以及對他們這一代的無限支持與認可。他強調,儘管父母已為登義建立穩固的基礎,這些經驗至今深深影響著品牌發展,但我們後輩依然要願意「蹲下來學習」,這也是是孟龍成長與改變的重要過程。  資源有限與現實課題:疫情下的每一步都不容易談及登義的轉型過程,孟龍直言最大的課題就是「資源有限」。在資金、人力和時間等多方面的限制下,登義面臨的每一項挑戰與突破,都需要在有限的資源下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。 孟龍回憶起疫情那段辛苦的時期,登義傳藝門市、盅滷食餐廳及蘇澳門市的營業受到最直接的影響,為了避免人口流動與配合政府防疫措施。觀光區營業據點須全面暫停營業,北區各單位及營業據點的同仁們,迅速調整了工作模式,進行分流上班及遠距居家上班,減少人員接觸機會。2021年疫情期間,總行進行零接觸訂購與取件服務,並佩戴防護設備維護安全,為每位顧客提供最安心的服務。  面對這樣的情況,團隊內的每一位成員心中難免會擔憂面臨財務危機,家計也可能受到影響。為了保護每位夥伴能有穩定的收入維持生計,公司下達了一個重要指令:所有員工薪資不減,也不會進行裁員。 儘管孟龍當時內心已有一個底,也做好了如果疫情持續,必要時需依靠貸款渡過難關的打算。但孟龍並沒有被這些不確定性給阻擋,他始終相信,只要事情有在前進,就會有解法。 孟龍分享:「這個過程就像騎腳踏車,只要不停止,就不會失去平衡。」這樣的信念讓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著樂觀與堅定。  品牌的成功從來不是單靠一個人的努力,而是團隊共同用心付出的成果,每一位員工都是品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品牌成功不是靠一個人,而是靠整個團隊接手經營的這段時間,孟龍與團隊一同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時刻。這些挑戰讓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,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是應對困境、讓品牌不斷往前的關鍵。 他認為,品牌的成功從來不是單靠一個人的努力,而是團隊共同用心付出的成果,每一位員工都是品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 他說:「這一切從來不是無中生有,這些功勞都回歸到人的身上,歸功於我們每一位夥伴。」孟龍語氣堅定表示,正是每位夥伴的付出和努力,讓登義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走得更穩、更遠。 孟龍經常親自到門市與客人交流,唯有真正走進現場、親身去了解,才能提供更貼近需求、也更好的服務。 從產品到場域,打造現代人的漢方生活在產品開發上,無論是產品設計、服務品質還是顧客體驗,都強調關注每一位消費者的需求與期望。唯有透過用心觀察與實作,去了解『漢藥』和『中藥行』在現代人生活中的角色,才能持續讓中藥房在當代茁壯與永續,並走入大眾的日常,讓漢藥的美能透過場域的演繹與藥行職人的互動,與大家一起實踐漢方生活。  孟龍不僅在品牌及產品面向進行創新,他也十分重視內部文化的建立。他相信,只有內部運作健康、協作順暢,才能更好地為顧客提供服務和價值。秉持「以人為本」的企業文化,打造出有溫度的品牌,將這份溫暖傳遞給每位顧客。  最後,孟龍也談到了品牌發展的願景:「登義會朝著亞洲精緻漢方生活的方向邁進,並希望將更多的服務據點拓展到不同城市,讓更多人能便捷地體驗登義的產品和服務。」  登義不僅是提供健康產品,更是提供一個有溫度、讓人放心的品牌。我們始終用心去選擇每一份原料、每一項服務,只為了讓每位來到登義的朋友,可以帶著健康與滿意笑容回家。  

閱讀內文
2025-11-06
【登義人物誌】用現代人的語言說漢方的故事 - 孟宸 專訪

 「中藥的問題,不是沒用,而是被遺忘。」營運長吳孟宸開場語氣堅定地說。對登義而言,「現在」正是漢方文化進入下一個世代的關鍵時刻。  你有想過,走進一家中藥行,除了抓藥,還能買什麼嗎?曾經,中藥行是台灣人日常的一部分,但隨著生活型態轉變與傳承中斷,中藥行的存在感也逐漸淡去。  一方面,世代交替讓年輕人越來越遠離中藥場域;另一方面,雖然健康意識抬頭,卻找不到可信任的漢方語言與一套讓人安心理解的使用方式。 「我們站在文化傳承與品牌創新的十字路口,沒有時間猶豫。」孟宸語氣中透露著壓力,但也藏著不容退讓的決心。 從小就在藥行長大,對孟宸來說,中藥的氣味與記憶是日常的一部分。 走出生活圈,用雙腳的力量帶來新的啟發回家接班之前,孟宸曾在旅行社工作了7年的時間,喜歡接觸人群的他,樂於透過旅行學習新知、認識各地的景點古蹟與歷史文化。 導遊的工作,其實就像文化的翻譯者,透過旅行的方式,帶領大家去體驗、去感受、去發掘當地的傳統文化內涵、民俗風情。不僅帶過學生團、國內旅遊,從企劃旅遊安排到活動執行,再到接團及出團的行程掌控等,每個環節他都一手包辦。 有著豐富的知識經驗與閱歷的孟宸,甚至主持過無數婚禮、尾牙、春酒、聯誼活動。這些年累積的經驗,成為他後來替登義轉型的養分。 曾主持多場活動,這些歷練成了孟宸轉型登義的養分。 不願讓傳統被時代淹沒當兵那年,孟宸因為身高挺拔被分發到台北圓山忠烈祠,服役於陸軍儀隊。讓他在休假時能常常回家,也因此重新接觸家裡的藥行。 他說,「那時,哥哥孟龍與登義夥伴文章,已經開始建立企業品牌化、規劃導入體驗活動,以及做場域互動性的事情,試著讓這間傳統藥行,不再只是抓藥、賣藥的地方。」  看著藥行一步步轉變,孟宸的心裡也希望中藥文化可以被更多人看見,想盡全力維繫父母那一輩在藥行裡守住的情感與味道,讓這份溫暖繼續走進現代人的生活裡。  不願讓藥行被時代埋沒,孟宸努力延續父母一輩在藥行裡的情感與味道,讓這份溫暖走進現代人的生活。  創意,來自每位顧客的真實需求有天,一群常來總行的媽媽們提議:「每次來登義都收穫好多有趣的中藥文化,不如辦個活動,讓小朋友也能一起認識台灣的傳統漢藥!」  「辦體驗營是個轉機 ,這件事情不是我們的創意,是因為需求才產生的。」孟宸坦言,這不是突如其來的靈感,而是來自顧客最真實的回饋。  而這樣的活動,剛好與孟宸過去的經歷一拍即合。待在旅遊業時,他接觸很多觀光工廠的互動展覽,熟悉如何設計體驗、安排動線與引導流程。 退伍後,孟宸全心投入,從體驗內容、單元設計到流程規劃,每個細節孟宸都親自操刀,目標是維持體驗的品質,讓來的每個人都能真正「認識」中藥文化。  短短暑假與寒假兩季,就辦了超過百場活動,口碑持續擴散。這些活動不只讓全台各地的朋友開始認識登義,也替中藥文化打開了新的大門。   從一次次的體驗活動,讓孩子們用五感認識中藥文化與味道。 跳脫框架,將傳統文化賦予文創新意2016年,登義受邀進駐宜蘭傳統藝術中心。這個契機讓我們開始反思:以往的中藥行經營模式,不外乎是客人拿藥單來抓藥,或打一通電話,等三天後再來拿煎好的藥。  但在觀光區,這樣的模式行不通。孟宸苦笑說:「誰會帶著藥單來玩?又怎麼可能等個三天再來取藥?」雖然我們對藥材品質、製作的用心都很有信心,但「沒有人認識登義」,就沒有人會走進來。 於是,我們計畫要展一家「不抓藥的中藥行」,要用最充裕的時間,讓走進登義的朋友認識中藥文化,藉由親身感受、觸摸和看到產品,像是一杯好喝又對身體好的漢方茶,或是求一支藥籤,解解最近的煩惱,這些輕鬆有趣的設計,讓原本艱澀難懂的文化變得淺顯易懂,也讓大家對中藥的距離更靠近。  2016年,登義二號店「傳藝分行」創立,進駐宜蘭傳統藝術中心,從這裡開始推廣漢藥文化。  「如果中藥行消失了,會有誰懷念?」這是一個孟宸常問自己、也問團隊的問題。因為如果沒有答案,登義就只是一間單純販售藥材的藥鋪。  為什麼現代人對於中藥越來越陌生?隨著藥行的客群年齡層逐漸往上拉,與年輕世代的距離也愈來愈遠。深入了解後才發現,並不是現在的人不需要中藥,而是「不知道怎麼用」,更不知道生活裡,原來早就有中藥的存在。  孟宸接著說:「像現在很流行的熱紅酒,材料其實來中藥行就買得到。」烏梅湯、麻辣湯這些也是中藥,烏梅湯不只是酸甜好喝,其實在中醫裡是用來「生津止渴、開胃消暑」的良方;麻辣湯,背後的用意是「促進食慾、帶來暖意」。 很多人每天接觸,卻不知道它是中藥,更不了解對身體的幫助。這些被遺忘的知識,正是我們希望重新傳遞的價值。  「如果中藥產業隨著時代變遷變化如此巨大,那十年後有什麼是不變的?」而如今,答案越來越清晰了: 「我帶孩子參加過登義的小神農體驗營,現在她一看到陳皮就說那是『幫助消化的果皮』,這種文化記憶是買不到的。」——來自新北的林媽媽 「原本對中藥很抗拒,但喝到登義的漢方茶之後,開始每天想問今天該喝哪一款。」——LINE上來訊的陽光會員回饋 來店的觀光客不只是買茶,更是與漢方互動的一次接觸。 「我們的願景是讓更多人理解中藥的生活價值,這是品牌存在的意義。」這句話不僅展現出了孟宸的信念,更鏗鏘有力地闡明了登義的使命。  2019年,登義頭家娘及營運長-孟宸 受邀參與 超級美食家/王瑞瑤 的Youtube專訪。(圖片來源: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臉書) 用品牌為文化打造護城河登義目前在北台灣已有七個據點,不再只是傳統藥房,而是擁有「場景力」與「敘事力」的漢方文化品牌。從實體門市、百貨據點、體驗館到電商平台,登義系統化建構一套可以被現代人理解的中藥語言:「設計即溝通,體驗即教育。」 「我們不是在賣藥,而是在賣一個時代對漢方的理解能力。」孟宸強調。透過漢方茶飲、創意藥膳、原粒藥材、漢方體驗課程、藥行故事展演等新形態產品與策展活動,登義正逐步實現一個目標:打造可被全球市場理解與感知的台灣中藥品牌。 為了讓消費者安心使用登義的產品,我們花費五年時間,自建一套完整的生產系統 - 從原物料的倉儲、品管、生產、製程,到檢測與物流,每一環節都由登義主導控管。這不僅確保了產品品質,也讓「信任」成為我們品牌最根本的文化資產。  每間登義門市開幕前,孟宸親自到場場勘布置,從細節打磨,細心確認場域與動線。  下一站:把登義帶進更多人的日常未來的中藥行,是一種「生活方式」,還會是一個跨越年齡與地域的文化語言。接下來幾年,登義預計走進更多跨場域場景 - 學校、醫療、飯店、共學空間與海外市場。 「有天,你可能在旅館打開mini bar,會看到登義漢方茶;走進日照中心,體驗漢方照護流程;在精緻生活百貨,買到代表台灣味道的藥膳禮盒。」孟宸談到未來佈局時,已不只是單點思維,而是更廣闊的系統性佈局。 這樣的藍圖,不只來自於孟宸過去在觀光旅遊與活動公關的歷練,更源於他從體驗設計、場域動線、主持節奏到文化導讀的跨界養分,每一處都藏著孟宸想讓漢方更貼近生活的用心。 下一個據點正在準備中,期待在更多地方,讓漢方離你的生活更近一點。 從現在開始,從你認識登義的那一刻開始,這份屬於台灣漢方的味道,將以最當代、最溫暖的方式,延續下去。   

閱讀內文
2025-10-23
承載祝福的名字,寫下四十年的真實與信念。

承載祝福的名字 每個孩子的名字,背後都有著父母滿滿的祝福與期待。創辦人父母-吳炳金先生與范玉葉女士登義的名字命名,是來自於登義創辦人父母的祝福。既祝福自身,也祝願社會。登義被祝福,以誠信為根本,把正義、正確的事情永續、持續的傳播推廣出去。 四十年,對於一家中藥行而言,不僅是時間的累積,更是文化、情感與信念的沉澱。  四十年翻頁品牌Logo登場!沉澱四十年後,品牌視覺與Logo呈現,除了是一個視覺符號,更是一個能夠串起「天、地、人」與「登義文化」的載體。 登|登高望遠代表穩健踏實地前行,一步步邁向更高的目標。這個字,承載了我們的期許:即使起點微小,也能透過不斷的努力,成就卓越。 義|正直、誠信象徵待人以真、做事以實,同時也有「幫助他人」的意思。提醒我們,無論品牌如何發展壯大,都必須堅守「做對的事」的原則。  「登」與「義」結合,成為了我們對品牌的深切承諾:『穩健前行,以誠信為本』,在漢藥領域不斷精進,追求長遠而持續的卓越。 否極泰來登義新Logo的核心,來自《易經》中的「泰卦」——「地.天.泰」。 卦象上地下天,象徵天地交泰、萬物亨通,也隱含「否極泰來」的寓意,以及象徵登義販售的產品,都是為人們帶來幸福與健康,讓身心靈越來越健康富足。  以人為本卦象中央的「人型字」,不只是符號,是代表了登義最核心的價值 —— 以人為本。 我們相信,中藥存在的價值,不單是藥材本身,而是那份與人連結的情感:那碗為家人熬煮的補湯,是愛與健康的傳遞、那份夥伴間的相互扶持,是共同成長的印記、那來自老朋友的問候與顧客的信任,是延續四十年的珍貴情誼。   島嶼如龜Logo的外框,取自象徵長壽的烏龜「龜甲」。 在中藥材裡,龜甲是珍貴的存在,象徵健康與長壽,堅固的外殼也有「守護、預防疾病」的意涵。 這個意象,與登義有著深厚的連結:源自於登義是深耕在台灣本土的漢方生活品牌。而台灣如同一座巨龜,而登義的第一間分店,是先拓展到宜蘭傳藝中心,與龜山島相望。 我們將「卦象」、「人本」、「龜甲」融合在一起,這個40年翻頁揭曉的登義新視覺,不僅是一個符碼,或是單純的Logo象徵,更是一個永恆的承諾。 代表著登義將持續傳承中藥智慧,守護人們的健康,並將這份信念延續至下一個四十年。   您的支持,我們的真實四十年來,從新莊巷弄的登義參藥行,到走進百貨商場、文化場域。登義每一步都走得踏實,因為一路上有您 —— 家人、朋友、顧客、夥伴 —— 的信任與支持。 正是這份支持,讓我們能在變動的時代裡,始終堅守「良藥、良質、良善」的初衷,把安心與溫暖帶進大家的生活。 我們深深感謝所有陪伴的貴人,也在這裡許下承諾:在未來日子裡,登義會以更清晰、更真實的腳步,承接傳統智慧、翻譯漢藥文化,並以科學態度和當代體驗,守護您健康喜樂的每一個日常。 登義會繼續在這座島嶼上,像龜甲般堅實與堅定,守護著大家的健康與幸福。    

閱讀內文
查看更多

🔎系列商品,這裡找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