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是什麼?寒露的習俗禁忌有哪些?寒露的到來要吃什麼保養?適合從事哪些活動?
本文將帶你了解24節氣寒露的飲食保養以及保暖方法。

24節氣寒露的由來

寒露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,約在陽曆的10/7或10/8,寒露的到來,意味著已經進入深秋,天氣將逐漸轉涼,地表露水增多,因而稱為寒露。

 

24節氣寒露的習俗

寒露和重陽節接近,因此它們的習俗也很相似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流逝,原本以驅除不祥之事為主的習俗逐漸演變成更加輕鬆的活動。

寒露習俗一:登高賞秋

登高賞秋代表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,是在大自然中放鬆身心、欣賞秋天美景的最佳時機。

寒露習俗二:飲菊花茶
飲用菊花茶可以治療頭痛並具有解熱的功效,因此在古代,人們會飲用菊花茶,以增強免疫力。

 

24節氣寒露的禁忌

寒露禁忌一:避免穿背心、短褲
古時候有句諺語說「白露身不露,寒露腳不露。」這句話提醒我們,在寒露節氣過後,需要格外注意腳部的保暖,因為腳部處於肢體的末端,血液循環較差,為了避免寒氣的侵入,可以透過穿襪子或是足浴以保持足部的保暖舒適。
深秋的寒氣十分嚴寒,我們需要預防感冒,同時也應經常開窗通風,以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。

寒露禁忌二:避免食用辛辣食物
為了避免身體過於燥熱,建議盡量減少吃辛辣、炸物以及辛香料如辣椒、生薑、蔥、蒜類等容易上火的食物。

 

24節氣寒露養生飲食有哪些?

秋天的氣候容易使人感到乾燥,因此飲食和養生方面需要選擇柔和滋潤的食物。建議多攝取一些甘甜和滋潤的食物,像是銀耳、蓮子、菊花、山藥等,還可以舒緩口乾舌燥的不適感。

寒露養生吃:南瓜
南瓜富含類胡蘿蔔素,可以緩解秋季乾燥。建議連皮食用以充分獲得營養。

寒露養生吃:馬鈴薯
馬鈴薯有助於促進脾胃健康、防止便秘和抗衰老。它也被譽為「地下蘋果」,熱量相對較低,適合蒸烤和簡單調味。

寒露養生吃:烏梅
烏梅味道酸甜,有助於促進消化,但不宜過量食用,尤其是體質偏氣虛的人,可使用黑糖調配食用。

寒露養生吃:竹筍
富含纖維,有利腸胃健康,但不宜空腹食用,尤其是體質虛寒的人要避免過量食用。

 

銀耳蓮子燉雪梨食譜

材料:
1個成熟雪梨(最好選擇冰糖梨或巴特梨)、25g銀耳、50g蓮子、8杯水、1/4杯冰糖(或根據口味調整)

製作方法:

  1. 將銀耳和蓮子浸泡在清水中,分別約30分鐘和15分鐘
  2. 將雪梨削皮、去核心和種子,切成大塊
  3. 把銀耳、蓮子和雪梨放入大鍋中
  4. 加入約8杯水,把水煮沸
  5. 繼續煮約10分鐘,直到銀耳、蓮子和雪梨都變軟
  6. 加入冰糖,根據口味調整甜度,再煮5分鐘,直到冰糖完全溶解
  7. 把燉好的銀耳蓮子燉雪梨分配到碗中,即可享用

 

24節氣寒露保暖方法

使用含有香茅的藥材,因香茅具有溫暖的特性,能促進循環。像是可以使用香茅按摩精油或是香茅湯浴包,都有助於保持腳部的舒適與溫暖,除了可以放鬆情緒外,也能幫助入睡。

 

泡腳湯浴包製作

材料:
檀香、藿香、香茅、白芷、艾葉各5g、紗布袋1個

製作方法:

  1. 將藥材搗碎,並放入紗布袋中
  2. 水煮沸後放入湯浴包,持續加熱25分鐘,讓中藥材成份產生藥效
  3. 湯浴包取出後即可使用

❗注意事項

  • 糖尿病患者、銀髮族,由於末梢神經對溫度較不敏感,所以泡腳時要特別留意水的溫度(建議水溫在40℃ )
  • 泡腳的時間就如同泡湯一樣,每次時間以10~15分鐘為宜,不宜過長。
  • 腿部或腳上若出現發炎性或潰瘍性的傷口,不宜泡腳,以免造成傷口惡化。
  • 飯後一小時內和空腹時都不宜進行足浴。

 

每個節氣都有特定的養生需求,而寒露節氣往往帶來的是口乾舌燥、過敏和呼吸道問題等不適。因此,在節氣寒露,最重要的是注重飲食,防止秋季乾燥,同時強調肺部保健。
適當減緩生活步調,培養早睡早起的習慣。每天早上起床後,飲一杯溫開水,補充夜間失去的水分。由於早晚溫差較大,外出時要隨身攜帶外套以防止受寒。

 

如果你是外食族,午餐應以清淡的食物為主,多攝取新鮮蔬菜,以促進腸道健康並增強免疫力;在下午茶時間,選擇方便且健康的堅果,這有助於潤肺和降火;晚餐時應避免食用辛辣、燒烤、油炸等容易上火的食物,以免加重乾燥和不適症狀。
最後,睡前泡腳有助於促進末梢血液循環,幫助一夜好眠。

 

閱讀更多文章:

  1. 秋天總是沒精神,如何擺脫「秋乏」困擾?
  2. 你有找對潤喉保養的藥材嗎?八仙果、羅漢果,常傻傻分不清!